刚刚,上海重磅发布

  • 74
  • 2023-02-27 发布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2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以下简称“大零号湾”)规划范围北至S32申嘉湖高速,西至沪闵路,东至虹梅南路,南至黄浦江,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大零号湾”可辐射至周边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莘庄工业区、上海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形成万亿市值的高技术企业集群

“至2023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600家以上,估值亿元以上企业70家以上” ,据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介绍,至2023年底,“大零号湾”高层次人才和高能级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基本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和高品质创新生态,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建设方案》提出,至2025年,“大零号湾”将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大零号湾”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达2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达千亿元级。

刘多表示,至2035年,“大零号湾”将产出一批具备全球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形成万亿市值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大零号湾”全面建成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创成果丰富、成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科创“新名片”和“新地标”。

布局“学科+产业”

“将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设立专门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和投长。”据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介绍,上海市将聚焦创新引领力,布局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和机构,统筹推进交大、华师大以及相关的龙头企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和新建培育。围绕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包括民非类和企业类的新型研发机构。吸引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或者是跨领域跨部门的创新联合交叉研究。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赋能初创企业,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徐枫表示,上海市将聚焦创新竞争力,实施一批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在上海交大开展了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首批试点,华师大成为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的第二批试点单位之一,通过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给予基础研究更长期更稳定更集中的支持,结合上海市闵行区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将加快启动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布局数字经济、元宇宙、绿色低碳等新领域新赛道,开展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未来产业技术的研发。

据徐枫透露,上海市还将聚焦创新驱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围绕国家在上海交大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争取更多的试点项目。将持续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科创载体和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能级,打造标杆孵化器;重点支持科技部教育部批复的上海交大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高成长性的硬科技企业。

上海通往长三角乃至全球的重要门户

“这里是连接国际的‘首发地’。位于区内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上海通往长三角乃至全球的重要门户”,据上海市闵行区区长陈华文介绍,“大零号湾”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东西南北四大创新格局之一,是闵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

陈华文说,在上海闵行,“离世界最近,距未来不远”。

如何加快《建设方案》落实落地,陈华文表示,上海市闵行区将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区域优势重点产业,打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瞄准未来赛道,积极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加快培育未来能源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在空间规划上,要建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科创载体,配套布局国际人才会客厅、科创服务大厅等,让科创企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找到合适的空间。

上海闵行区将大力推进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围绕高校资源溢出,与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全力服务校内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成果在闵行转化落地。同时,进一步整合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税务、人才等政务资源,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科创服务。

陈华文还表示, “大零号湾”金融联盟将设立,集聚规模达300亿元的基金,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15亿元“大零号湾”专项资金也将设立,重点支持创新策源、金融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同时,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存量地块改造和成片开发,争取在“大零号湾”投入千亿资金。

编辑:郑雅烁


相关文档

相关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