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头部券商并购标杆项目落地 建议把握并购重组投资主线
- 10
- 2025-01-10 发布
申万宏源发布研报称,国君海通并购重组推进提速。双方合并后净资产超越中信证券成为A股市场体量最大的券商,体量对标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盈利能力较中信证券等仍有提升空间。新存续公司将有望凭借双方在地理布局、业务优势、稳健合规文化及完善风控机制的优势,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商誉风险可控,关注合并后优势互补带来的业绩弹性。看好券商板块,建议把握并购重组投资主线。
事件:1月9日,国泰君安拟以1:0.62换股比例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事项经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
申万宏源主要观点如下:
进展快速,彰显监管鼓励“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明确态度
在积极响应新“国九条”、上海市的“并购十二条”呼吁下,国君海通并购重组推进提速。
回顾国君海通合并进程:2024/9/5,国君、海通正式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2024/10/9,国君发布并购交易预案;2024/11/20,交易获上海国资委批复,国君发布换股合并交易书;2024/12/13,交易获得国君、海通股东大会审议高票通过;2024/12/23,交易获上交所受理审批;2024/12/26,上交所回馈问询;2024/12/30,国君回复监管问询;2025/1/9,国君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于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员会上会审议,当日上交所公告审议通过。整体用时不到3个月(交易日,下同),各节点间呈现明显提速趋势(18-31-18-7-4-3-8天)。
吸收合并后体量对标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盈利能力较中信证券等仍有提升空间
资产方面,截至9M24末,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总资产规模分别为9,319/6,932亿元,净资产规模分别为1,664、1,612亿元,双方合并后净资产超越中信证券成为A股市场体量最大的券商(总资产差距缩小至6.6%)。相较于当前国际一流投行仍有差距,以9M24数据计算,高盛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分别是国君海通合并后新主体的7.5、2.6倍;摩根史丹利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国君海通合并后新主体的5.4、2.2倍。
盈利能力方面,9M24国君、海通营收分别为180、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7亿元,双方合并后新主体较中信证券营收、归母净利润差距分别为24.8%、89.5%。
同期高盛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国君海通合并后新主体的9.7、8.0倍;摩根士丹利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国君海通合并后新主体的11.4、7.6倍。
完善国际化布局,有望成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最广的中资券商
国泰君安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美国、英国、新加坡、越南等地设有境外机构;海通证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全球5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行、子公司或代表处。合并后双方业务布局将涵盖上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纽约、伦敦、东京、孟买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服务网络,覆盖包括北美、欧洲在内的发达市场,以及包括亚洲、拉丁美洲在内的新兴市场。考虑到现阶段中国内地IPO复苏趋势尚不明朗,而24年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共进行3次主要的上市制度改革,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便利,港股IPO市场将于A股市场率先改善。
国君海通合并后的新存续公司将有望凭借双方在地理布局、业务优势(海通证券拥有保代442名,2022-2023年科创板IPO数量排名第二)、稳健合规文化及完善风控机制的优势,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国际业务(尤其是境外投行业务端)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度对标海外一流投行不断攀升(2023年高盛/中信国际业务占比营收分别为37%、16%,同期国君海通合并后新主体数据为5%)。
商誉风险可控,关注合并后优势互补带来的业绩弹性
截止9M24,海通证券账面商誉原值为41.94亿元,已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为7.31亿元(主要是海通银行和海通国际)。由于国君、海通为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交易过程中海通证券原有商誉不予考虑,因此交易后存续公司商誉金额40.71亿元(主要是国君收购华安基金股权、收购国泰君安越南所形成),占9M24末双方合并归母净资产的比例1.25%,商誉风险可控。
投资分析意见:看好券商板块,把握并购重组投资主线
建议关注同属同一实控人的券商以及市场化并购(提升资产规模、拓宽业务布局)预期的券商,推荐国泰君安(601211.SH)、浙商证券(601878.SH)、国联证券(01465,601456.SH)等。此外,建议关注受益于交投活跃度回暖的东方财富(300059.SZ)。
风险提示:国君海通交易能否完成存在不确定性(内幕交易、股价异常等可能导致交易暂停、中止、取消);本次交易尚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他有权监管机构的批准、核准、注册或同意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相关的风险;债权人要求提前清偿债务风险;资产交割风险。
相关热门
- 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
- 国金证券:流动性“新知”系列:债市的核心矛盾?
- 东吴证券:碳化硅SiC行业深度:打开AR眼镜新应用场景,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片放量在即
- 东吴证券:货币失序与滞胀困局:黄金的终极信用密码
- 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点评:资负双驱、利润高增,人保25Q1业绩亮眼
- 艾瑞咨询:2025年全球出海市场洞察专题 第一期 论长期主义的方向
- 民生证券:策略专题研究:民生研究:2024年5月金股推荐 2025-04-30
- 中航证券:国防军工:论印巴冲突对军工行业的影响-内外兼修,左右逢源
- 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科创板IPO上市招股说明书
- 东莞证券:北交所4月份定期报告:920代码正式启用,关注一季报超预期方向 2025-04-30
- 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创业板IPO上市招股说明书
- 202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 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点评:NBV高增、投资分化,新华25Q1利润稳增
- 格林期货: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从经济四周期配置大类资产5月篇-大通胀再现康波萧条期
- 华金证券:节后可能延续震荡上行,成长占优 2025-05-05
- 东方金诚:2024年一季度货政报告要点解读(1)
- 东莞证券:北交所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业绩综述:23年逾九成公司净利润增长,24Q1部分行业表现亮眼 2025-05-10
- 艾瑞咨询:日心说-2025年中国AI类App流量分析报告
- 东吴证券:策略深度报告:5月度金股:关注全球竞争力&“新质”成长 2025-05-06
- 中银证券: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周报:后续央行或更多发力“宽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