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手机为AI数据的金矿 AI手机相关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 9
- 2025-01-08 发布
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手机是尚待开采的数据金矿,拥有AI最需要的数据入口与硬件入口。在未来五年内,以目前台积电的制程发展速度,其他可穿戴形态的硬件没有脱离于手机发展的算力基础与生态基础,眼镜、耳机、PIN等都仍然是手机的附属产品。2025年“手机原生AI”与“AI 赋能手机”将正面交锋,二者孰优孰劣即将见分晓,AI手机相关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
手机是尚待开采的数据金矿,拥有AI最需要的数据入口与硬件入口。
在目前所有形态的硬件中,手机拥有用户绝大部分的使用数据,只有手机拥有跨APP权限,因此只有手机才有可能发展成契合用户需求的“贾维斯”式智能帮手。在未来五年内,以目前台积电的制程发展速度,其他可穿戴形态的硬件没有脱离于手机发展的算力基础与生态基础,眼镜、耳机、PIN等都仍然是手机的附属产品。手机的数据权限、以及个人硬件中心的地位,让其在AI时代成为一座尚待开采的数据金矿。手机企与AI企业均意识到其价值。手机厂商掌控数据权限,AI企业的大模型技术独占鳌头,双方博弈在所难免,直至达成新的平衡态势或决出胜负高下。
手机企业的AI目前还没有打动消费者。
自 2023 年下半年起,手机企业的AI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
1)APP式AI:AI 修图、AI 问答等;
2)意图理解:借助手机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深度解析用户所处情境与潜藏意图;
3)语音控制 APP 执行:用户能够凭借语音指令便捷实现诸如点外卖、叫车等操作。部分手机品牌在 2024 年底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的认知,这类企业大概率会率先摒弃自主研发 AI 的路径,转而探寻外部合作契机。苹果与荣耀等在意图理解与语音执行上相对领先,荣耀第一家上线消费者版本产品;苹果在酝酿 iOS 18.3/18.4中Siri 的再升级。但手机企业的AI成败在于自然语义理解,而不是自动化执行程序。
AI 企业的野心在于“AI 智能体 / Agents”。
手握数据权限,才有望达成“遇问题向AI 求解”的便捷体验。开发APP式AI,唯有用户使用 APP 时方能生成数据;打造手机系统AI,则只要手机处于使用状态就会持续产生数据。AI 企业锚定的目标正是“AI 智能体”,当前AI 企业 APP 用户的主流交互模式,仍集中于主对话框,多为遇到问题时发起一次性问询,近似于AI搜索的运用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AI企业APP已开辟 “AI 智能体” 社区,用户可自主创建 Agents,涵盖设定、声音、语言等多样化参数配置,甚至能够克隆用户自身的声音。尽管该功能尚处探索初期,但其终极指向是为用户量身定制专属 Agents。畅想未来,Agents 之间能够自主协同完成任务,最终由用户确认验收,真正塑造出契合用户需求的“贾维斯”式智能帮手。
AI企业在C端市场斩获断层式领先优势,占据近半壁江山。2025年“手机原生AI”与“AI 赋能手机”将正面交锋,二者孰优孰劣即将见分晓,AI手机相关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AI手机渗透率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相关文档
相关热门
- 中原证券:市场分析:汽车电力行业领涨 A股震荡整理 2025-04-08
- 上海证券:策略(权益&转债)周报:关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速落地 2025-04-08
- 国信期货:宏观周报:人行新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美联储降息预期再起波澜
- 中银证券: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周报:关注消费和房地产向好的信号
- 开源证券:宏观周报:央行指出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
- 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数字化赋能实体商业实践白皮书
- 东莞证券:新“国九条”点评:驱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市场有望震荡向上修复 2025-04-15
- 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人力资源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
- 东方金诚:2024年3月宏观数据点评: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3月宏观数据波动加大
- 中国银河:北交所周报:920号段4月22日上线启用,北交所市场准入包容度将提高 2025-04-21
- 东吴证券:碳化硅SiC行业深度:打开AR眼镜新应用场景,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片放量在即
-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外贸B2B SaaS行业研究报告
- 营商环境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来自69个国家的经验证据
- 基于文本分析的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的构建与宏观预测
- 头豹研究院:花瓣沐浴露:以“花型=功效”为底层逻辑,个性化高端化需求增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上海证券:策略(权益&转债)周报:关注“安全”资产和“内循环”经济 2025-04-22
- 国金证券:流动性“新知”系列:债市的核心矛盾?
- 山西证券:太阳能行业周报:2月光伏利用率为93.4%,产业链价格维持结构性上涨
- 公众环保压力与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