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扩内需将全方位发力
- 13
- 2024-12-13 发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专家表示,在外需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变得尤为紧迫。2025年,宏观调控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办好自己的事,统筹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
本报记者 连润
大力提振消费
会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目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总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带来的压力。
“应通过‘源头治理’,优先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刘世锦认为,在推行短期刺激政策的基础上,还需结合中长期改革,解决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性问题。
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应积极扩大服务消费,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养老服务等领域准入限制和价格限制,促进社会投资进入,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对多样化服务消费的需求。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看来,当前,要持续巩固消费回暖势头,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回升向好,促进数字消费、体验消费、文旅消费等扩容提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关于“两新”政策是否延续至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一方面将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效果评估,总结延续好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待履行相关程序后适时公开发布,持续以“两新”政策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
提高投资效益
会议表示,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会议要求“提高投资效益”,意味着2025年投资工作的主要目标不是大幅提高投资增速,而是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这其中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
“投资以提高效益为主,这就需要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高投资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固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认为,要进一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有序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及其他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财政良性循环。
会议还提出,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
王青预测,2025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将增至3万亿元,以确保基建投资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源。同时,伴随化债方案稳步落地,2025年地方政府开展基建投资的能力也将增强。
“2025年,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回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推动制造业投资积极向好。”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说。
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
会议要求,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事实上,今年以来,有关提振消费、扩投资的宏观政策有序发布落地。货币政策方面,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有效减轻购房者房贷负担,促进消费市场发展。财政政策方面,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大力度支持“两新”政策落实;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渠道增加政府投资。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2月2日在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表示,财政部将继续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优化基础性政策机制安排,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激发消费潜能;用好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等工具,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政府债券牵引作用,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国内需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在金融方面,应加大金融对提振消费、扩内需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要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加大对‘两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居民债务负担,为消费复苏提供强有力支撑。”温彬说。
王青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也会显著加码,存在创设新的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相关热门
- 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游戏科技发展白皮书
- 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点评:资负双驱、利润高增,人保25Q1业绩亮眼
- 中航证券:国防军工:论印巴冲突对军工行业的影响-内外兼修,左右逢源
- 东吴证券:货币失序与滞胀困局:黄金的终极信用密码
- 民生证券:策略专题研究:民生研究:2024年5月金股推荐 2025-04-30
- 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创业板IPO上市招股说明书
- 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点评:NBV高增、投资分化,新华25Q1利润稳增
- 格林期货: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从经济四周期配置大类资产5月篇-大通胀再现康波萧条期
- 东莞证券:北交所4月份定期报告:920代码正式启用,关注一季报超预期方向 2025-04-30
- 东方金诚:2024年一季度货政报告要点解读(1)
- 华金证券:节后可能延续震荡上行,成长占优 2025-05-05
- 艾瑞咨询:日心说-2025年中国AI类App流量分析报告
- 东莞证券:北交所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业绩综述:23年逾九成公司净利润增长,24Q1部分行业表现亮眼 2025-05-10
- 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点评:承保稳健、投资承压,赔付改善助国寿25Q1利润高增
- 中银证券: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周报:后续央行或更多发力“宽信用”
- 东吴证券:策略深度报告:5月度金股:关注全球竞争力&“新质”成长 2025-05-06
- 华金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国常会核准10台机组,核电发展高景气
- 上海证券:策略(权益&转债)周报:关注估值左侧的“焕”新板块 2025-05-15
- 东吴证券:传媒行业深度报告:24Q4&25Q1业绩综述:25Q1板块整体优于市场预期,影视及游戏行业表现亮眼
- 第一上海证券:宏观经济评论